2023-02-28

大疫过后,学会养生

  经过严冬的洗礼,花开枝头,春满大地,三年疫情结束了。大疫过后,你是否学会养生?你是否还有反复咳嗽、气喘、胸闷、心慌、疲乏无力、睡眠障碍,甚至稍加运动就体力下降?
 
  那么重点来了,让我们在这个春夏学会古人的智慧,顺应天时,修养生息。
 
  “春夏养阳”是《黄帝内经》中重要的养生原则。春夏,阳令也,春时阳生,夏时阳盛。春夏之时,自然界阳气升发,养生者宜顺时而养,须护养体内阳气,使之保持充沛。
 
  一、春季养阳
 
  俗话说一年之际在于春,春季阳气初生而阳气生发的好坏决定着您下来一年的身体状态,那么让我们来学习一下。
 
  1、穴位养生:
 
  百会:两耳尖的连线的中点,头顶的前正中线上。中医认为头乃“诸阳之首”,全身阳气汇聚的地方,而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,是百脉会聚之意,可通畅百脉、调补阳气,缓解头痛、头晕、健忘、失眠等不适症状。
 
  大椎:在颈后部,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,是督脉上的穴位为手足三阳经以及督脉交会之处,有“诸阳之汇”之称,在背部极上,为阳中之阳,通一身的阳气,能解表散寒、通经活络、止咳平喘、强壮补益,缓解风寒咳嗽、颈肩背痛、畏寒怕冷。
 
  至阳:在背部中央,位于第7胸椎棘突下,是督脉的腧穴之一,为阳气在背部的聚集之处,也是阳气从下往上、到达头胸部的关卡之一,具有温阳扶正之功。能够温养督脉阳气,并且通达全身上下,使得正气充足,免疫力增强,可缓解腰背痛、咳嗽、气喘、失眠、烦躁、胸闷、心悸。
 
  2、饮食养生
 
  张景岳指出:“春应肝而养生”,肝属木,春天养阳,要把养肝放在首位。
 
  肝主疏泄,喜调达而恶抑郁,肝气不疏表现为胸胁胀痛、乳房胀痛、急躁易怒、月经不调,宜辛散疏肝。可食用韭菜、葱、香椿等辛味食物,中药疏肝常用柴胡、枳壳、青皮、木香、香附、佛手等。
 
  肝主藏血,主藏魂,肝血不足表现为失眠多梦、爪甲枯槁、视物不清、肢体麻木、月经推迟,宜养血柔肝,可食用猪肝、鸡肝、鸭血、菠菜,中药可用当归、红枣、桂圆、枸杞等。
 
  肝可调节脾胃消化功能,肝气旺易影响脾胃功能,表现为食欲减退,腹胀便溏,可用中药黄芪、党参、山药、大枣佐以陈皮、佛手等健脾养胃、疏肝理气。
 
  肝火旺盛时面红目赤、头胀头痛、烦躁易怒、口干口苦,可以食用酸味食物如:话梅、陈皮、柠檬,中药可用五味子、山楂、酸枣仁等酸收敛肝。
 
  二、冬病夏治
 
  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,例如慢性咳嗽、哮喘、支气管炎、慢性腹泻、关节冷痛、手足冰凉、体虚易感,在夏季阳气最盛之时“三伏天”,顺应天时,借助自然界的阳气,加用辛温中药内服或外敷,给予康复,达到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,预防和康复疾病的目的。
 
  三伏贴作为广受欢迎的冬病夏治项目已经深入人心,是冬病夏治的法宝,我们来学习一下常见的敷贴穴位。
 
  定喘穴:
 
  在背部,第七颈椎棘突下,旁开0.5寸。止咳平喘,通宣理肺。可用于康复支气管炎,支气管哮喘,百日咳等。
 
  肺俞穴:
 
  位于背部,第三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处。调补肺气,补虚清热,用于康复感冒、咳嗽、气喘等。
 
  膏肓穴:
 
  位于第四胸椎棘突下,旁开3寸处。可补益虚损、养肺调心、强身保健、预防疾病,主治咳嗽、气喘、肺痨、健忘、久病体虚。
 
  天突穴:
 
  位于两锁骨之间,胸骨上窝中央,位置接近气管,是肺和外界通道,能通利气管,定喘止哮,常用于康复支气管炎、哮喘。此外如果咳嗽不止可手指按压天突穴,有很好的止咳效果,
 
  经中医辨证论治属虚寒证的如下疾病均可贴敷:
 
  1、呼吸系统疾病:慢性咳嗽、哮喘、慢性支气管炎、慢性阻塞性肺病等。
 
  2、消化系统疾病:慢性胃肠炎、慢性腹泻、消化不良、厌食、脾胃虚弱等。
 
  3、骨关节疾病: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、肩周炎、颈椎病、腰腿痛、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。
 
  4、妇产科疾病:月经不调、痛经、慢性盆腔炎、产后虚寒疾病等。
 
  5、亚健康调理(治未病):免疫功能低下、畏寒,手足冰凉、容易感冒等阳虚体质人群。
 
  临床选用具有温通经络、温肺化痰、散寒去湿、通行气血、补养阳气、增强体质等作用的如白芥子、元胡、甘遂、细辛等中药研成细末,取汁调成膏状,根据病情选取不同的穴位以康复不同的疾病。
 
  我院针灸科常年开展三伏贴,今年将于七月开始敷贴,欢迎咨询预约。
上一篇: 上海有哪些正规的护理院 下一篇: 上海老人护理院收费标准

连锁分布